戒幢讲堂 | 让禅修走入生活
发布日期: 2021-11-08 浏览量: 2,495 次浏览
平常心,不是让我们变得平凡、冷漠。平常心是我们的心不再被外境所惑而大起大落,是不迷于外相而洞察本质。它是大智慧的、通透的生命境界。在这样的境界中,我们诸事从容,无贪、无嗔、无痴,拥有正念,了了觉照,能够在生活中远离烦恼迷惑,众善奉行,做好理所当为的事。
如何让禅修生活化?
座上修与座下修关系密切,而不是截成两段,好像座上是一回事,座下又是另一回事。有些禅者会发现,座上有时紧,有时松,有时散乱,有时昏沉,有时又会浮躁,心总是疙疙瘩瘩的。这些与我们在座下的生活非常类似:有时太紧,有时松懈,有时遇事急躁、动荡,有时又处于一种昏昧状态。
座上修,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策励自己的心,慢慢地安住在善所缘,让心变得清明、专注、拥有力量。在生活中也是如此,要有正念、正知、觉照的态度。
在生活中,需要让我们的身心尽可能地安住在善法上,行所应行,做所应做,为所当为。保有这样的理想生命状态,就会令生命越来越光明、通透、安宁。如果我们忘失了所学的教理,忘失了正见、正思维、正念,我们很可能会被内在的烦恼、外在的境界带走,迷失在烦恼中、困惑中。
首先,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常常提醒自己,把“自我”或者所谓的“他人”标记为五蕴,不要执著于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。这样,我们的心就会从人我是非、评判、比较、种种分别念中释放出来,我们的心就能够瞬间放松下来。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对于自他的生命体,我们把它标记为五蕴。对于所发生的种种事相,我们把它标记为众缘和合、缘起性空,这样就能够从缘起的角度看问题,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因缘和因缘的生灭变化,而不是执著在已经现前的果上。
如果我们常常执著在已经发生的结果上,我们的贪欲、嗔恨、傲慢、计较、分别、种种烦恼就都会出来。
但如果我们把它分解为缘起,把所关注的动机放在因缘上,这样就能够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,促使我们从缘起法和业果的角度,在经历事情的过程中产生领悟力,获得智慧,能够通过每个事件获得成长和进步。
尘世间的种种生活中,我们有时候会成功,有时候会失败,有时候做得好,有时候做的不好,包括看到他人的成功、失败、优秀或者不优秀,我们都能够从众缘和合的角度,从缘起观的角度去看,我们所有的傲慢、分别、比较,就都能够放下。
优秀的同学,无非是他顺应了那些善的缘起,他有精进力、忍耐力、智慧、好的心态、懂得善巧方便。有时我们会看到自己和他人被烦恼所困扰,这时我们可以观察烦恼是如何带来痛苦的,如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的。这样我们就把注意力从关注结果转移到了关注缘起上面。不论是好现象还是不好的现象,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,有所思考。
学习佛法,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这些教理慢慢地融汇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,不管是在座上的禅修还是在日常生活中,其实都是如此,不可能离开正见、正思维,而且也都需要正念。当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论之后,遇到问题不一定要去问别人,我们只需要问这颗心就够了。
正念的特点就是不忘失所缘。我们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正念训练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会处于失念的状态。虽然可能也掌握了正见,也知道如何去正思维,但因为缺少了正念正知,仍然会落在惯性和串习中运作。所以,在具备了正见和正思维的前提下,我们需要不断提起正念知,这是我们能否把教理运用到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了。
如果缺少了它,即使我们具备了正见,也难以把正见,把佛法活出来。所以,正念正知的训练,不论是我们修习任何法门,也不管我们是在座上还是在座下,在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。离开了正念知,我们所有的教理都无法落实在身心中,因为我们会一再落入到“自动导航”的惯性中,而迷失了自己。
当然,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觉察到自己又丢失了正念,觉察到自己又掉入到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,这种旧有的模式中。只要我们觉察到,我们又执着在结果上,而没有关注缘起,我们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启我们的智慧模式。当我们依这样的智慧来生活的时候,慢慢地,你就会体验到“平常心”。
平常心,不是让我们变得平凡、冷漠。平常心是我们的心不再被外境所惑而大起大落,是不迷于外相而洞察本质。它是大智慧的、通透的生命境界。在这样的境界中,我们诸事从容,无贪、无嗔、无痴,拥有正念,了了觉照,能够在生活中远离烦恼迷惑,众善奉行,做好理所当为的事。这样,我们的生命就能够向善向上,向着光明,迈向解脱。
录音整理 | 果众 图片 | 道强
<微信服务号>
地址: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
电话:0512-65349545(客堂) 65511746(弘法部)
信箱:admin@jcedu.org